文化迎春》過年必看劇〈俗女養成記〉:吼!我對當個女人絕望啦! ◎盧郁佳- 自由評論網

“俗女養成記”一開始應該是先有書,之後再被翻拍成劇。出乎意料的是一開始本來以為是像小說一樣,紀錄一個女人長大的過程,看了書之後才發現原來是像散文般的故事集錦。寫作的筆法讓我想到“沒有人認識我的同學會”這本書,同樣都是回憶錄,描述自己小時候與家人相處的故事,以及長大之後的心得。我滿喜歡這種類型的家庭故事,讓人感到溫馨,像是林良的“小太陽”、侯文詠的“天作不合”等等,這種描述溫馨家庭故事,或是回憶錄的書讀起來除了覺得放鬆之外,有些故事也很能產生共鳴,在每個年紀讀可能都會有不同的看法,當身份轉換之後,可以站在書中不同角色的身上來看這件事,重點是溫馨!前陣子看了一本“比鬼故事更可怕的是你我身邊的故事”這本書,雖然也是回憶錄,但這本書就談不上有多溫馨了XD

 

“俗女養成記”這本書的故事背景是一個在台南長大的六年級女性,家裏是開中藥鋪的,搭配電視劇看到的話,可以感受到滿滿的鄉土味,以及和現在價值觀的衝擊。說真的電視劇拍的很好,裡面那個小妹妹很可愛討喜XD 有些事情站在小孩子的立場來看是多麽的天真無邪,反正小孩做事就是沒有想那麼多,現在自己長大成人,更懂的做人做事的一些眉角的時候,再回過頭來看這些故事,就會會心一笑,同時也會有點想念過去那個純真無邪的自己。電視劇每一集似乎都有一個想要表達的主題,中間穿插著書中的小故事,又或者是用書中的小故事作延伸,開展成一集的劇情,編劇在人物描寫和意義傳達上表現的非常好,總之推薦給喜歡溫馨家庭小品的人

 

書中有幾個故事是我比較印象深刻的。

 

首先是“窗台上的花布簾”。窗簾不是每個家裏都有的東西,一般人都只是拿著塊布遮一下陽光而已,作者因此拿家裡有沒有窗簾當成是一種貧窮的基準線,沒有正常窗簾的就是比我們家窮。作者說 窮是一種困頓,但"覺得窮"是另外一種,因此小時候會羨慕同學帶去班上炫耀的月餅空盒、羨慕班長的新髮圈,卻又喜歡和家裏並不富裕,卻過得安穩的同學相處。因為覺得窮,知道自己有缺,所以什麼東西都不願意用好的,寧可花少一點,選擇比較差的那個,久而久之整個人都變得便宜了。

 

長大之後才知道窮是一種態度,雖然聽起來很像心靈雞湯,不過只要內心認同自己的價值,就不會被世俗之事綁住,所以才能有人活的那麼坦然安逸吧!

 

再來是“查某人嘛有自己的願望”。以前那個年代,女性地位比現在更加低下,常常是為了家庭奉獻自己的人生。電視劇裡的台詞講的很好:"我以前叫李月英,朋友都叫我月英,結婚之後叫做陳李月英,之後大家就都叫我陳太太"。其實不太能理解傳統女性必須冠夫姓的理由何在,冠了夫姓之後好似就變成了夫家的財產,變成是夫家的人,從此之後沒了自己。對於這首潘越雲的"純情青春夢",儘管中間歌詞有一大堆字,對一個老人來說有多困難就有多困難,但為了最後那句 "查某人嘛有自己的願望" ,阿嬤還是堅持要唱這首歌。

 

對比現在這個年代,女生真的活出自己了嗎?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讀書心得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柚 的頭像

    木由

    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